历史悠久的竹文化中蕴含的文学气息

人气 2516   2012-9-25 14:52

竹子婀娜多姿,动静兼蓄,形神俱备,其独特的自然属性,不仅为人们所喜爱,而且贴近生活,取材便易,雅俗共赏,通过历代文学家、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的吟唱、刻画、描摹,升华为丰富多采的精神文化食粮,成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,中国竹子博物馆专设了文学艺术厅展示我国浓厚的竹文化。

竹子以其高风亮节、虚心坦率的品质为世人所爱,成为历代画家描绘的对象,早在唐代,画家就把画竹作为专门题材,文同、苏东坡开拓了墨竹艺术的新局面,元、明两代继承宋代传统,将诗画融为一体,相互发挥,相得益彰,清代画家另辟蹊径,尤以四僧八怪为甚,纵横驰骋,画竹艺术呈现崭新面貌,其风气一直沿续至今。竹子促进了我国汉文字的发展,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徒遗址,出土的陶器上就可以辨认出“竹”字符号,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有了6个竹部首的汉字,到了清代的《康熙字典》中,竹部首汉字己经达到了960个之多。竹子对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,“黄帝使伶伐竹于昆溪,作笛吹之,似凤鸣”,这是《史记》记载的制作竹笛的传说,我国现代竹子乐器有近百种,竹音乐遍及都市、乡村,史载,商周的宫庭“乐舞”、禹时的《大夏》都以竹制乐器‘,茂”伴奏,历代流传的舞蹈中,竹制的舞蹈道具也屡见不鲜,建国以来,舞蹈家们以竹为题材,创作了《春江行》、《竹乡妮》、《竹林丫丫》等大量反映竹乡风清的舞蹈。

竹乡安吉文化馆的文艺工作者以日用竹器的形式,创作了一套打击乐竹乐器,可以22人同台演奏,2005年1月,被选送到人民大会堂第46届法国旅行商联合会年会开幕式上演奏。我国竹区面积辽阔,涉及的民族众多,每个民族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竹子民俗文化风情,燃放“爆竹”是流传下来最为古老的民间习俗,云南西双版纳基诺族的竹筒舞,海南黎族人的竹竿舞,苗族人的跳芦笙,佤族人的竹鼓舞等,无不洋溢了各自民族特色的风情和情趣,至于日常生活中与竹子有关的风情逸事,例如“节节高”象征步步高升,“筷子”象征丰衣足食、人丁兴旺等,更是不胜枚举。

  关注度: 2516   Baidu: 2   360: 2   Google: 0   其他: 1

推荐您可能感兴趣:

返回顶部
中国竹子网 | 添加收藏 联系方式见首页
本站绝大部分内容是编辑编撰的原创性文章,有少量转载,如有涉及到虚假、侵权、违法等信息,请联系我们。
版权保护:本站原创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资讯等)的版权均属本站所有。©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